濤濤 移動端UI設計文章及欣賞
打開手機,微信消息欄飄著 “99+”,拼多多通知頁堆著十幾條促銷提醒,小紅書的贊和評論混在系統通知里 —— 你是不是也習慣了手指劃過屏幕,卻在 “要不要逐條點開清紅點” 的糾結里浪費半分鐘?其實,解決這種焦慮的 “一鍵已讀” 功能,從來不是簡單的 “清理按鈕”,而是大廠對用戶需求的精準判斷,藏著滿滿的設計心機。
濤濤 設計思維
很多人覺得,UI 設計是 “讓界面好看”,UX 設計是 “讓操作順暢”。但實際上,用戶體驗的終極目標,是 “讓用戶覺得安全、可控”。
濤濤 行業趨勢
打開站酷的 UI 設計推薦頁,AI 生成的 3D 界面、靈動的微交互動效、極簡卻溫暖的情感化設計撲面而來 —— 近一年的優質作品清晰地指向:UI 設計早已跳出 “畫界面” 的局限,進入了 “技術賦能體驗、細節決定留存” 的新時代。從特斯拉的極簡車載界面到 Moo 日記的情感化空狀態,頂尖設計無不遵循 “趨勢為骨、用戶為魂” 的邏輯。今天結合站酷高贊作品的共性規律,拆解從趨勢洞察到落地執行的完整路徑,幫設計師把流行風向轉化為實用成果。
濤濤
彈窗在 APP 中無處不在,這段時間剛好在整理彈窗組件相關內容,所以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彈窗的設計思路。
作為一名專業的 UI 設計師,難免會有一點強迫癥,時常因無法平均的像素而苦惱,恨不得所有的元素都達到完美統一。
在扁平化設計興起與最初的 Macintosh 圖形界面問世之間的近 30 年,是擬物化設計從萌芽、發展、成熟到轉型的階段。上世紀 80 年代,幾乎所有研究機構和 3D 制作公司都聚焦于提高 3D 圖形的真實感。隨著技術成熟,設計師們爭相繪制愈發逼真復古的圖標,到 2012 年左右,擬物化設計達到極致。然而,過度精細的肌理、裝飾、光影讓人們視覺疲勞,且用單一逼真設備作為圖標,因設備更迭可能導致功能識別斷代,比如年輕一代對指南針喻指地圖、磁帶喻指錄音等設計可能陌生。
本指南旨在幫助設計師快速且一致地布置 UI,對于設計有固定約束的移動應用程序 UI 尤其有用,同時在響應式網頁設計中也能發揮作用。和許多設計指南一樣,這些示例在實際設計過程中體會,會比單獨閱讀文字更有幫助。
在視覺藝術領域,藝術家注入作品中的顏色往往能成為作品的靈魂。正如靜電所說:“顏色就是一種力量。它可以在轉瞬之間改變圖片的基調,能夠增強、減輕、突出、說服、呼吁等等。顏色和文字可以相互輔助,讓彼此更有力量,甚至能在沒有任何文字的情況下傳達情感,是設計師手中的一大武器。” 這也正是顏色在 UI 設計中成為關鍵因素的原因。
Feed 流,簡單來說,就是將用戶感興趣的內容以信息流的形式呈現出來。我們可以把 “Feed” 理解為 “按需供給”,即產品通過數據算法為不同用戶推薦他們感興趣的內容,吸引用戶不斷下拉瀏覽;而 “流” 則指信息有規律排版的呈現形式。
最近正在參與小程序相關項目,因此嘗試撰寫一篇「相對全面且實戰」的文章,希望能給越來越火熱的小程序領域及設計師們提供幫助。本文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,內容充實,建議耐心瀏覽。
藍藍設計的小編 http://www.lzhte.cn